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项目是《国家公路网规划》(2022年7月)中(G9901)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一个关键节点。同时也是《黑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(2021-2050)》中“两环、八射、六横、六纵、三联”高速公路网中“两环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项目全长40.736公里,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,设计速度120公里/小时,建设周期4年。全线设特大桥1座、大桥10座、中桥13座。
2024年1月2日,兴土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哈尔滨都市圈北环永双段A2标段四工区松花江特大桥水上施工栈桥,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极寒施工条件下顺利合拢,栈桥全长4660m。
迎着哈尔滨松花江上的风雪和冰冻,在极寒地区进行钢栈桥施工,给整个项目团队带来了多种难点和挑战。
首先,极寒气温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效率。进入10月份以后,哈尔滨气温迅速下降,松花江开始封冻,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风冰雪天气,进入十二月后气温长期保持在零下二十度,夜晚会达到零下30度。极寒地区施工环境恶劣,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低温环境下穿着较厚,人的灵活性变差,从而降低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。尤其是对于许多来自南方的工人,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项目管理团队及时为施工人员配备了防寒服,包括军大衣、防寒帽、雪地靴和羊毛裤子;食堂里随时煮着姜汤,为大家驱寒;宿舍区域使用锅炉取暖,确保生活区的气温在十八度以上,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工作后有一个舒服的休息环境,在晚上补充体力和精神;施工现场休息集装箱内配置取暖器,提供一个能维持在零上的室内环境,也能让结满雾凇的面罩解冻,确保视线清晰。
其次,极寒地区的设备易受低温环境的影响。极寒地区工程机械易受低温环境的影响,如发动机启动困难、液压系统不稳定等。设备的可靠性降低,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。同时,设备的燃油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,要买-35的柴油,必须驱车20多公里,才能到达呼兰区的中国石化加油站。
项目管理团队主动向本地人请教施工经验,在工程现场安装了多套大功率起动装置,并有不停地对设备进行巡视,一旦有异常就立即进行处理;现场车辆换雪地轮胎,采用-35度油料;车辆散热器用棉被覆盖保温。遭遇寒潮时气温降至零下30度,为保证现场进度,安排人员待在项目现场,每隔20分钟启动一次发动机和拖车,保证第二天的施工不会受到影响。
第三,材料使用量增加,物资运输距离增加。在极寒条件下,焊接钢管的焊丝、切割钢管的气体等耗材的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。作为整个东北地区最长的栈桥,随着桥体长度的不断延伸,需要运送的钢管桩、焊丝、气罐等物资的距离也在不断增加。
项目管理团队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,项目管理团队将运输设备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,压缩了设备的闲置时间,有效地使用了拖车和装载机,将物料及时地运送到了前方的施工工作面上,保证了栈桥的继续前进。
第四,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。施工过程中,松花江河面结冰,钢管桩具备了电冷棒一样的特性,加快了结冰的速度;在江面作业,江面温度平均比陆地低5到10度,再加上大风天气,给破冰工作造成极大困难。
针对以上情况,施工团队加强了现场巡检,结合现场情况进行研判,在冰层厚度达一尺后,采取振动锤破冰和手持式钻冰机共同作用,快速开启工作面;采取了在栈桥上加装钢管桩泡沫缓冲器,降低了冻胀力,确保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;及时清理积雪,防止滑倒坠落。
鉴于此,施工团队加大了现场巡查力度,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,在冰层厚度达一尺后,采用震动锤破冰与手持钻冰器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了工作面的快速开启;通过在栈桥上加装钢管桩泡沫缓冲器,降低了冻胀力,确保了整个栈桥的安全性;及时清理积雪,防止滑倒坠落。
通过科学的规划,合理的设计,合理的材料与设备的选择,强化员工的训练与管理,在严寒的环境中,兴土股份全体施工人员凭着坚韧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艺,战胜了各种困难,顺利地完成了钢栈桥的建设任务。
这对于整个施工团队来说,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,也是在极寒地区施工技术上的一次巨大突破。此次钢栈桥施工的顺利实施,对于公司今后推动极寒地区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它不仅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,也为促进极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兴土股份在未来的项目建设中,将一如既往地发扬这种不怕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与管理水平。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,一定能够攻克更多技术难关,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。


![RSCI]}6VQHE}UUY3)(L]J2K.jpg](/upload/image/202401121623457731.jpg)
